来源:m6vip米乐    发布时间:2024-08-12 16:04:33

  7月29日下午,黎建勋在天府机场发的一条朋友圈,记录了如此感受:从成都到深圳,十年来飞行了近200万公里里程,我惊喜地发现,往来成都的商务人员、游客、学者等都在增加,城市活跃度明显提升。

  作为一名广东人,把家安在成都。这个决定,不仅与成都松弛、具有烟火气的生活相关,而且更来源于成都生物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

  “2014年,成都微芯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微芯’)落户成都高新区,在恶性肿瘤等领域进行创新药研发,探索全新药理作用的靶点。”作为成都微芯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和深圳集团总部副总经理,十年来,飞机成了黎建勋往来两地的“通勤工具”,“今年,我们的新药西格列他钠纳入医保后开始放量,下一步就是商讨如何扩大生产新格局,例如进行设备更新、增加生产线,这也正是我此次前来成都的目的。”

  创新药一直被视为“九死一生”的行业:投入10亿美元,花费10年,成功率只有1%。近年来,国内创新药产业迅猛发展,在成都,创新药的产品不断涌现,黎建勋即是见证。

  “以前,国内的制药企业大部分都在做仿制药,但仍有80%的临床需求不足以满足,需要原创。”黎建勋表示,“与现有的药物相比,创新药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但创新药研发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很多制药企业不愿意或没能力做”。

  研发创新药意味着在基因中寻找不同于其他药物的靶点和作用机制。过去,只能依靠一步步试错。“后来,我们得知生物芯片技术能够为细胞内基因表达提供场所,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科研人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测试数百个化学结构,获取药物对基因作用等多方面数据,从而高效研发创新药物。”他表示。

  2014年,微芯带着生物芯片和自主创建的“基于化学基因组学的集成式药物发现与早期评价平台”核心技术平台,在高新区投资建设创新药生产基地以及研发中心。

  为什么是成都?黎建勋认为,“一方面,做科研尤其是新药研发,需要让研发人员能够有安全感、静下心来埋头做研究,成都能留得住人。”另一方面,在成都还有着更深厚的生物医药领域基础,“我们看中了成都大量的科研院所。比如华西医院,在临床方面具有专长特色和人才储备。近年来,企业还在研发、生产等方面和成都本地的医药企业、高校院所建立合作。”黎建勋表示。

  “我们自主研发的新药西格列他钠已经获批上市,打破了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难以对因治疗的长期困境,这也是全球首个获批用来医治2型糖尿病的PPAR全激动剂;今年,原创的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创新药西奥罗尼也有望申请上市。”黎建勋说。

  7月29日,他再次从深圳飞向成都,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针对新药西格列他钠上市放量,商讨如何开启、扩大生产新格局,“企业在设备更新、生产线亿片/年,满足市场需求。目前项目正在进行环评,环评完成后开始动工,预计今年年底能完成厂区改造。”

  建设创新药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引入人才搭建早期研发中心团队……“最初,我们在高新西区落地时,周围‘地广人稀’。如今,周围各类生物医药生产企业拔地而起、竞相待发。”随着产业高质量发展而增加的工作机遇,也吸引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科学技术人才。黎建勋介绍,目前,企业已经汇聚了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100多名研发人才,“其中博士就有约30位”。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